250小说网 250xsw.com

第247章 二下西洋

曾灵 / 著

微信公众号搜索"250文学网"




郑和下西洋取得圆满成功,永乐帝朱棣龙颜大悦,在皇宫举行盛大的欢迎和封赏仪式,对立下如此大功的郑和以及船队官兵予以重赏。

主帅郑和连升二级,封蟒袍玉带,仍掌管司礼监事,赏一等金银绸缎若干;副帅王景弘封柱国太傅,赏二等金银绸缎若干,其一子封中书舍人;五营大都督、四哨副统帅均连升三级,赏金银绸缎若干;游击、参将、都司、各水军都督连升二级,赏金银绸缎若干。

总之,船队各级官兵均有赏赐,有封官的,有赏物的,有晋爵的,有荫子的,赏银与物品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下西洋过程中阵亡或病故的官兵家属也给予一定封赏,表示安抚与慰问。

与此同时,朝廷又颁布诏令,对旧港一役中擒获盗首陈祖义等有功官兵进行奖赏:指挥、千户、百户、医士、番火长、校尉、旗军、通事、军伴等均有钞布等奖励。

跟随船队出使西洋,是一项充满危险的使命。永乐帝朱棣希望通过这些物质奖励,激励士气,为下次出海作铺垫!

除了论功行赏,下西洋官兵还有假期,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畅谈海外见闻,共享天伦之乐。

出访西洋各国时,郑和允许船队官兵进行一定限额的私人交易,这样官兵在归家探亲期间,便可将自西洋各国带来的特产赠送亲朋好友或售卖。

这些西洋特产既有胡椒、乳香、没药、安息香、芦荟、丁香、龟筒、木别子等香料、药材,还有西洋布、手工艺品、铜铁用具、玻璃器皿、孔雀毛、翠羽、珍珠、玛瑙、宝石之类。

随船队一起来京的各国使节向永乐帝朱棣敬献了带来的贡品。大明帝国本着“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对外政策,予以丰厚的“回赐”。并特许这些使节与商人将带来的大量土特产在会同馆开市数日,向京城社会各界售卖,亦可至国内其他城市销售。

由于这些西洋货物不经市舶司,且朝廷明确免税,所以这些使节获利颇丰!

但永乐帝朱棣对海外锦衣卫却是未有任何嘉奖的表示,对指挥使王九坠海失踪一事,更是只字未提。

然而圣意难测。无人知晓为何立了如此大功的海外锦衣卫人员竟无任何封赏!

假若老得成精的指挥佥事陈侍郎在此,便可隐约猜得出数分圣意:你们的头儿不在,所以暂时不给你们任何封赏;一切等你们把你们的头儿找到再说……并且不声张亦有保护你们家的头儿的意味在内!

所有的迷底,却是在永乐帝朱棣单独诏见了下西洋的主使郑和之后,方见分晓。

“你要准备,马上第二次下西洋!”这是朱棣见到郑和之后第一句话。

郑和并未大吃一惊,他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朱棣倒是有些诧异,问道:“为何你不吃惊?”

“即便陛下不说,臣下也会尽快向陛下提议,着手进行第二次西洋之行。”郑和道。

“为何?”

“如今海路畅通,海上贸易利润实在是高。二次西洋之行,可酌减人员,增配货物,以期更大利润,”郑和续续道,“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搜寻我的义弟王九,在我看来,他应该还在。而陛下对他们未作任何嘉奖,应该是想待我那义弟归来再说……”

“正是……”剩余的话,朱棣未说:假若那王九未归,那你们此生都不用指望有任何赏赐了……

南京城原有两座天妃庙,一在江东门外的上新河北岸,一在安德门外的大胜关,皆修建于洪武年间。

自西洋回至南京后,郑和为感念天妃女神海上一路保佑船队平安,又特地在南京龙江修建了第三座天妃庙。这便为如今南京天妃宫的前身。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八日,龙江天妃庙落成,郑和带领船队官兵来到天妃庙进行祭祀。

此次祭拜,除感谢天妃对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活动的保佑之我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祈求天妃继续保佑他们,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动身二下西洋了。

其实,永乐帝朱棣要郑和二下西洋,还有一个原因。

因为随船而来的各国使节,更让朱棣踌躇满志,有了一种“天下共主”的飘飘然的快感。他觉得那些质疑自己“篡位”的大臣们应该闭上他们的乌鸦嘴了,由此江山稳固,自己可稳坐皇位。

为使各国使节安全送返,龙江船厂更是彻夜赶工,在永乐帝朱棣特命工部夜以继日,再造一艘宝船,专为海外各国使节、宾客乘坐。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十三日,郑和率共计四十八艘大、中型宝船自南京龙江启航,到达太仓刘家港驻泊,与先期停泊在此的六十余艘其他船只汇合。

在刘家港停留二十日后,船队前往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太平港休整,静候季风。

无论是在南京龙江,或是在太仓刘家港,或是长乐太平港,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上郑和的宝船之上。与上次无异,朝廷占股六成,而其余四成由明月楼把持。但用于实际操作之中,却还是主要由明月楼在操持着其中的利益分配。

朝廷以官厂的身份收集了大量的丝绸、茶叶与瓷器,而来自民间的各种成品、手工艺更是应有尽有。

此次筹谋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始便开始谋划。嗅觉灵敏的江浙一带商人,早已将明月楼的门槛踏平,欲分一杯羹……任罄的父亲任卜显,上次已提供了二十万匹的丝绸,此次更是提供了近四十万匹的丝绸,其中还有成品及半成品近十万匹。而明月楼对任卜显提供的丝绸全部照单全收!

王九失踪一事,早已传至其祖父布政使王卜鸣耳中。

当有人怜悯地看向这老头儿时,这硬朗的老头却未有半丝伤心,尚且言道:“你们甭这样,我家孙儿王九是不会有事的。说不定何时,他便会回来的……”

这王九,此刻到底是在哪呢?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