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小说网 250xsw.com

第八十二章 真知灼见获赞誉

大爱无终 / 著

微信公众号搜索"250文学网"




中小企业先做“强”再做“大”,是和义德集团历时近四年的时间,经过工作实践所得出的结论。也许以前,现在,或者将来,还会有许多的有志之士要反反复复地加以讨论和论证,但在这里,在津城,在我们的身边,和义德集团用自身的发展历程证实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

如果每一个中小企业的领导人都梦想着自己的企业在国内,或者世界500强中占有一席之地,永葆青春、屹立不倒,那就必须遵循这么一个谁也不能颠覆的真理——先做强,再做大。

最后,我送给有志于企业报国、实干兴邦的中华儿女两句古诗来结束我的论文,那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尊敬的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的答辩自述。由于对某些问题上,有诸多偏颇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在有许多逻辑不畅和词不达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借此答辩的机会,对于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地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以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完了,谢谢各位老师!

江海宁向在场的各位老师颌首致意。

教室里霎时一片寂静。随即,老师及专家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

接下来的环节是在场的各位老师提出问题,江海宁来一一解答。

“江海宁同学,你的论文讲述最后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去年《津城晚报》关于和义德集团的新闻报道标题也引用了这句古诗。”经贸系副主任冯先文第一个发问道。

“冯主任真是好记性。是的,那是《津城晚报》青年才俊栏目组的刘逸群刘记者对和义德集团的首篇新闻报道。”江海宁微笑着回答。

“刘逸群是《津城晚报》的资深记者,他的新闻报道以尊重事实、文笔犀利而著称于津城新闻界。这篇报道我仔细地阅读过,文中所述与你在论文中有关于和义德集团与其他几个实例的列举很是相符。这说明,你的论据是可信的,是站得住脚的。”冯先文说完点了点头。

“谢谢冯主任!”江海宁微微地朝冯先文鞠了一躬。

“江海宁同学,听说,你在津城顺隆开发区的和义德集团里担任董事长的职务,不知是否属实?”法学教师吕新静问道。

“是的,吕老师。我在学习之余,的确是参与了和义德集团的许多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我的论文所讲的有关内容,都是我在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没有任何人比我更了解和真实反映和义德集团的经营状况。”

江海宁终于知道了她所低调处理的个人角色问题,在津城纺院的许多师生之间已不是秘密。

“你不觉得,你以所最熟悉的和义德集团为实例,让人感觉到有许多的感情因素在里边而影响论据的可信度吗?”吕新静问的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尖锐。

“吕老师,人们可以认为其中有某些感情因素在里边,但和义德集团所取得的成绩是每一个津城市民所有目共睹的。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在论文中,我也只是尊重事实,并未做不必要的渲染。”

“江海宁同学很会抓重点,所以你的论文做到了重点突出。在论证的的方式及顺序方面,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我的问题问完了。”吕新静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谢谢吕老师!”江海宁刚才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接着,其他的几位教师,也分别对江海宁论文中自认为存在的几个问题也提出了疑问,江海宁都沉着的一一作答。

最后一个提问的是纺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处长盛国伟。

“我有一个与论文答辩好像是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要问江海宁同学,是什么支持着你在四年的大学期间,在学习的同时,又有这么大的毅力去创办企业实体,而且工作、学习两不误的呢?”

“是‘企业报国、实干兴邦’的人生追求激励着我去实现梦想,是‘学以致用’的求知理念让我永葆创业的激情,是‘德字为先’的用人原则让我们和义德人志同道合、众志成城。我会永远感谢津城纺院给我提供的难得的学习机会,永远铭记老师们对我孜孜不倦的授业之恩,这一切我都会牢记于心、永世不忘!”江海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回答的真是太好了,江海宁同学,祝贺你顺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

盛国伟激动地站起来,第一个带头鼓起掌来。其他几位老师也相继站起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江海宁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专家老师对我的鼓励,谢谢!”江海宁眼含着热泪地对在场的学院领导及专家老师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

 
目录